“上年度研发费用差 20 万不达标,还能申报专精特新吗?” 在福田天安科技创业园的政策解读会上,某电子企业负责人的提问道出了众多深圳中小企业的困惑。距离 2025 年深圳专精特新申报截止(11 月 10 日)仅剩 1 个月,企业们正面临材料繁杂、指标卡壳的难题。
深圳企政创业孵化有限公司的政策团队最近格外忙碌。作为深耕福田的企业服务机构,他们刚协助宝安一家半导体材料公司通过 “研发费用补充归集 + 知识产权加分” 组合策略,满足申报核心条件。“深圳企业申报有两大痛点:一是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,二是佐证材料不规范。” 公司负责人吴美芳介绍,团队会结合企业实际定制方案,比如营收不足 1000 万的企业,可通过近 2 年 2000 万以上融资豁免营收要求。
精准匹配政策是其核心优势。依托与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的合作,他们能提前获取细分领域申报重点。2024 年,某石墨烯锂电池企业在其指导下,以 “补产业链短板” 为由完善申报材料,成功入选市级专精特新名单,并获 50 万元培育补贴。
除了申报指导,后续赋能更显价值。通过链接投资机构资源,他们已帮助 8 家获批企业完成股权融资,平均融资额超 3000 万元。“去年有家医疗设备公司,申报成功后我们马上对接了产业基金,3 个月就敲定 Pre-B 轮融资。” 吴美芳补充。

目前,公司针对 2025 申报推出 “深圳全域服务包”:福田企业享上门材料审核,前海企业赠跨境专利布局服务,宝安企业优先对接数据要素人才实训基地资源。截至 10 月底,已有 23 家企业通过其服务完成申报提交,通过率超行业平均水平 37%。
深圳企业专属福利:点击预约免费申报测评,前 50 名赠送《2025 专精特新申报材料 checklist》(含深圳各区补贴对照表)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