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创业在线

推进“大学-政府-社会”协同 培育拔尖创新创业人才

导读: 

广州大学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围绕学校“德才兼备、家国情怀、视野开阔,爱体育、懂艺术,能力发展性强”的人才培养目标,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,推进“大学—政府一社会”协同,打造“育苗—扶苗—壮苗”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,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,注重创新创业苗子的挖掘培育与创新创业项目孵化;属地政府从资金、政策层面对创新创业项目与创新创业苗子进行扶持,促其孵化落地;将大学成功孵化出的创新创业项目,放置属地社会化孵化器、加速器,助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。“大学—政府一社会”协同的“育苗—扶苗—壮苗”三创模式,有效链接了大学教师和创新创业大学生、政府、企业,三方协作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、科研成果、投融资与产业间的互动与交融,从而一体化推进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、科技成果转化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。学校于2023年再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。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。

多方协同 培养学生“三创”能力

学校积极制定出台人才培养“2+9”文件,“突出” 人才培养特色,强调“五基”“五早”“五实”,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,努力培养学生“三创”能力。

学校构建“科研—教学一实践—孵化”一体化功能 的创新创业学院,同时组建上下联动、协同发力的创新 创业教育领导小组。创新创业学院内设研究院、教研室及众创空间“三驾马车”具体承担创新创业教育、研究、实践和孵化“三大工作”,通过“创新创业大赛+项目落地孵化”双轮驱动,实现“科研-教学-实践-孵化”一体化功能,在“大学-政府-社会”协同的“育苗-扶苗-壮苗”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发挥核心和主导作用。

创新创业学院加强校内外、国内外协同,由学院及 院长发起并加入协同组织,特别是与世界18个国家的广州友好城市的大学发起广州友城大学联盟,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。学院与校外企业家、投资人和孵化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,累计聘请校外企业家、投资人导师105人,发起成立广州市科技金融促进会,与孵化机构广泛开展孵化对接,开展项目指导和投资孵化。2022年与属地政府(番禺区政府)合作推进“00后启航计划”,并协同推进番禺区青蓝计划,于2024年共同发起成立广州大学城创业校友联盟。在2021年承办第七届“互联网+”大赛省赛,实现投资对接合同金额2.88亿元。学院利用学校合作举办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的有利条件,每年与香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。

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

创新创业学院采用“理论教师+实践导师”的“双 师”教学模式,由校内教师、企业家导师和社会投资人 共同参与,形成教学资源丰富、实践经验深厚的导师团 队。教材、慕课、课程等全部由导师团队自主开发和管 理,教学过程以“教学+课后实践+跟踪辅导”的模式实 施。通过“三创营”国家级众创空间,导师团队为学生 提供从理论学习到创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。近年来,学 院引入了100余家企业、60余名校内教师和300余名企业 导师,与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和大湾区高校联合开展 “双创”活动20余场次,进一步深化“双创”课程60余 门,建设“双创”基地200余个,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打 下坚实基础。

创新创业学院以“产—研—生—投”多方参与的项 目生成机制为依托,构建多路径的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 式。项目的产业驱动、师生共创、校友互动和投资人辅 导等多方协同机制,为学生提供了从项目提出、设计、 打磨、孵化到市场化转化的全过程支持。学院鼓励师生 联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,通过大赛实训和孵化平台将参 赛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,实现“理论学习一实践锻炼— 成就达成一德育培养”的良性循环。

2021年以来,创新创业学院教学成果显著。承担省 级以上教研项目4项;出版教材3部,发表相关论文20余 篇,其中顶刊6篇;获省级一流课程3门、省就业创业特 色示范课程2门。

融合高质量学习平台 打造实战体验式教学课堂

创新创业学院依托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、一级学科博士点、国家级“三创营”众创空间、省“双创”示范学校和省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员会等重 要平台资源,形成了涵盖教学、科研、实践、孵化、竞 赛辅导的高质量学习平台。平台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教 学,构建“课堂教学+大赛实训+项目孵化”的教学体 系,涵盖课程学习、项目孵化和大赛实训的全流程教育 模式。

搭建师生共创平台。创新创业学院通过立项、比赛 等渠道筛选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教师相互匹配组成团 队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元素,以项目任务 制形式展开教学,形成逐级递进的任务阶段,引导学生 深刻理解专业内涵。

建设校内外实践教习基地。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、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学生校 外实践教习基地的建设工作。积极整合内部资源,争取 外部资源,完善基地条件,加大支持力度,构建学院、 学校和校外三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,为学生创新创 业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。

打造“三创营”众创空间。创新创业学院免费为在 校师生及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提供全方位、全天候的孵 化服务,打造实体与虚拟结合的实践和孵化平台——广 州大学“三创营”众创空间。平台拥有1500平方米的创 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服务条件,免费提供办公卡位120 个,年均新增创业团队40个,于2017年获国家级众创空 间。同时,学院还建设运行孵化管理平台、投融资平 台、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等,拥有创新创业大数据—— “数据公园”。众创空间每年在省市科技部门孵化载体 绩效评价中均为优秀,获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示范基地。

设立专门激励机制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

创新创业学院组建“1+1+1”模式的教师队伍,实行 “理论导师+实践导师+助理导师”联合的教学模式。其中,理论导师含技术学科专业导师和管理学科专业导 师,负责专业指导和技术指导;实践导师含投资专家导 师和企业家导师,负责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投融资及产 业化落地指导;助理导师由专业孵化服务人员担任,负 责创新创业实践进度督导,并提供专业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。学院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3人,博士生导师5人,1人为广东省教学名师、广东省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,1人曾获得首届广东省青年 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。学院教师团队入选广州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。

广州大学对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校内在编教师出台专门的激励政策。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校外企 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人才招聘、成果转化、创新创业项 目投资便利和优先权,并根据工作量计算指导费用, 对特别优秀的校外企业家和投资人颁发荣誉证书、发 放奖金。学校还分别建立针对学院、指导教师和学生 的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激励机制,推动师生积极投身创 新创业实践活动。

创新创业学院配备了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管理团 队。领导班子2期届满考核均为优秀,其中院长在学校中 层正职考核中位列前30%。学院党支部为学校五星级党 支部。学院现有专职管理服务人员7人,3人拥有孵化器 从业人员资格证书,3人拥有初级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, 3人获优秀创新创业导师。

经过多年实践,广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位 列省内高校“第一方阵”,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。学校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项、二等奖5项。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获评省级教学名师 和南粤优秀教师,学院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,创新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研室获省级教研室,创新创业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。

未来,广州大学将进一步推进“大学一政府一社 会”协同,完善“育苗一扶苗—壮苗”的创新创业教育 体系,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。

联络员:杜晶晶

来 源:广州大学


推荐阅读: